脱钩声浪下,美西方投资并没有止步或退出中国,依然有诸多外资看好中国。 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观察到的数据显示,过去3年来,新冠疫情降温跨境并购市场,不过其中2021年,在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拖累的大环境下,跨境并购市场依然如火如荼,共完成527起,达到过去三年的最高峰。 美通社最近发布的《2023年中报告: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变动影响》中提到,2021年94%的美资企业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中国被列为最佳投资目的地。 堰塞湖下的跨境并购操盘者 恰逢疫情肆虐之际,美资企业发生了三起并购,第一起是全球饮料巨头并购中国红枣企业,第二起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医药并购国内著名生产一次性器材产品的龙头企业,第三起是半导体行业的收购。 跨境并购,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走出去。面对走出去,中资企业面临的难题绕不开财务规范、税务与外管合理化、双方的沟通等等。特别是上述提到的第二起并购,面临的困境甚至更多。因为恰逢疫情时期,人员调配性减弱、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交易容易中等风险,都会对并购产生严重影响。 谁是这起跨境并购的操盘人? 来自普华永道美国纽约国际税务部中国组合伙人路启明,深耕税务23年,跨境并购是她的强项,同时她在税务筹划、并购投资、税务咨询方面都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路女士曾经因创新并实现了跨境换股在境外非上市企业并购上的成功应用,而在行业内闻名遐迩,被很多美资企业点名主导并购。这次全球领先生物医药的并购,就是这家美资企业特地邀请她主导的,并由她担任此次并购的税务战略官。她亲自带领7个团队,部署并落实尽职调查,筹划并购架构、SPA的谈判以外管合规问题的商讨,熬夜奋战,跨境并购顺利实施。 此次外资顺利并购中资企业,堪称疫情时代跨境并购之下的“乘风破浪”者。 疫情带来不确定性,企业估值需更谨慎全面,双方企业的技术、市场地位、生产能力等都需重新斟酌和考虑,而并不是常规市场环境的那套逻辑和标准,同时还要评估疫情对其业务影响,路女士带领团队通过多轮的评估和分析,给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提供系统和全面的考量因素,帮助美资企业准确评估目标企业价值,降低并购风险。 路女士重点协助中资企业规范财务,查漏补缺税务缴纳和外管合规漏洞,协助沟通,最终让双方企业达成一致,为双方企业保驾护航顺利“牵手”成功。 可以说此次生物医药领域的一次强强联合,助力了生物科技领域的发展,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中资企业的出海提供了参考样本! 新环境下的中企“出海”境遇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地缘政治的调整,以及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APEC会议等国际合作平台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战略和政策支持,中资企业“出海”成了必修课。 不管是外资企业的入境并购中资企业,还是中资企业的出境并购,中资企业要做的第一个决策往往就是“Location!”。这里的Location意思是地域。也就是说,根据企业战略需求以及所在行业特点准确匹配美方企业或者其他企业的所在地情况,并选择合适的方式切入市场。 这就对中方企业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财务状况、资产价值、合规等“卡点”,成为中企出海时必须攻克的“桥头堡”,最紧要的“胜负手”,那就是专业的并购咨询团队。 路启明女士服务的多起跨境并购给中资企业“走出去”带来“捷径”,为中企“出海”提供了更多红利和便利,在她这类专业人士的持续助力之下,中企的“出海”格局也产生了新的变化。 当前,我国虽然面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市场调整等各种挑战,但中国的并购市场仍然充满着活力和韧性。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进一步开发,中国的企业和资产将会持续通过跨境并购积极拓展全球足迹,展现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追求和全球视野。 作者:向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