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的“善”主要讲的是好的或者不好的;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中的“善”指的是水利万物而不争;许慎《说文解字》:“善”,吉也……而笔者收藏的这组青花残瓷碗心上的“善”字(见图),使人端起碗来看见它时,在这里个人理解为另外一种语言,那就是“善待粮食”。 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诗中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耳熟能详的古诗,就是对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最好诠释;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朱子家训》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都是指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和物质基础。因为在古代社会,种地都是由人力来完成的,然而农业又是一项重体力劳动,再加上汉民族又特别喜爱食用稻米,而稻米又是一种非常难于管理的作物,所以农业当然是最苦最累的。这其中包括每一粒粮食从播种、生长、抽穗、开花到结果、成熟;除草、施肥、浇水、松土等无不需要人们辛勤的劳作和辛苦。“人种粮,粮养人”,珍惜粮食就是尊重劳动,敬畏自然的体现,惜粮就是惜福,把珍惜粮食的观念根植在每个人心中,善待粮食 杜绝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