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X 50系列中的性价比主力军RTX 5070 Ti已经登场。作为NVIDIA核心合作伙伴,索泰在第一时间也推出了大量基于RTX 5070 Ti GPU的产品,其中的索泰GeForce RTX 5070 Ti 16GB AMP EXTREME INFINITY(简称索泰RTX 5070 Ti AMP)则是在做工、用料、散热设计与性能规格方面都超过MSRP标准的超公版旗舰代表作,特别值得发烧级玩家优先关注。 RTX 5070 Ti官方规格介绍有关Blackwell架构的技术解析请参考我们之前的文章,这里主要针对RTX 5070 Ti的规格进行介绍。RTX 5070 Ti采用了和RTX 5080相同的GB203核心,不过对规模进行了缩减以符合它的定位。 相对于上代AD104核心的RTX 4070 Ti来讲,RTX 5070 Ti的规模提升十分明显。CUDA单元提升到了8960个,提升了17%;纹理单元达到280个,也提升了17%;光栅单元为96个,提升了20%。 同时,它的Tensor Core和RT Core数量提升了17%,且由于升级了一代,算力分别提升了119%和44%,可见在AI渲染方面RTX 5070 Ti无疑会有更多提升。
索泰RTX 5070 Ti AMP介绍索泰RTX 5070 Ti AMP在索泰一众RTX 5070 Ti产品中属于定位发烧级玩家的旗舰型号,因此在用料、散热、外观与性能方面都按照极高的规格来设计。 显卡前端采用独特的无限镜设计,搭配ARGB灯光,可以创造出无限延伸、深邃神秘的空间感,构建出超现实的艺术视觉美感。同时显卡也提供多种动态光效,可通过幻光同步接口将显卡连接到主板ARGB输出端口,实现整机灯光同步。 散热部分,显卡升级到了ICESTORM 3.0系统,配备环刃风扇、超大面积VC与散热鳍片、七根镀镍热管,从而实现更低的显卡满载温度,且通过主动风扇控制配合紧压电感设计,有效降低工作噪声。 此外,显卡还配备了高强度合金中框,大幅增强显卡抗扭、抗压能力;GPU固定支架采用应力分散设计,优化VC与 GPU 的压力分布和紧密度;同时配备了高强度合金背板,大幅增加显卡结构强度,并能辅助散热。 用料部分,显卡配备14+3相数字供电,采用全贴片的固态电感、大量POS CAP实现供电后端滤波,供电能力强悍且稳定。得益于强悍的用料,索泰RTX 5070 Ti AMP的整卡功率上限可以提升到345W(默认300W),GPU默认加速频率也来到了2512MHz,高过公版的2452MHz,同时它也拥有了更多的超频潜力。 显卡配备ATX 3.1规范的12V-2×6电源接口,且采用反向设计,拔插更方便。供电接口使用镀金工艺处理,导电性和耐氧化腐蚀的能力更佳。电源接口增加安全指示灯,方便玩家判断电源接头是否完全插入到位,提高安全性。 软件部分,显卡配备拥有全新UI界面的FIRESTORM 显卡管控软件,简化用户操作、优化底层逻辑,集参数监控、灯光调节、风扇调控等诸多功能于一体,让玩家用起来得心应手。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它的实战表现。 实战测试:性能释放更加强大的超公版RTX 5070 Ti测试平台
测试平台部分,我们依然选择了锐龙7 9800X3D,将处理器部分的瓶颈效应控制在最小,同时还使用上代的RTX 4070 Ti与之进行对比。 DLSS 4光追游戏测试RTX 50系最大的升级就是带来了DLSS 4,DLSS 4不但能够提供更好的画质和效率,还能通过多帧生成技术巨幅提升游戏帧率。对于RTX 5070 Ti来说,在DLSS 4的加持下,它甚至具备在4K极限画质下畅玩3A游戏大作的能力,这对于使用4K显示器的发烧级玩家来讲无疑是一个极具性价比的卖点。因此,DLSS 4也是本次RTX 5070 Ti首发测试优先关注的部分。同时,在这部分测试中,除了RTX 4070 Ti之外,我们还加入了RTX 4070 Ti SUPER进行对比。 3DMark目前已经正式支持DLSS 4。从测试来看,开启DLSS 4+4×帧生成,RTX 5070 Ti相对原生提升了495%,相对2×帧生成提升了75%,相对RTX 4070 Ti原生提升了726%,相对RTX 4070 Ti开启DLSS 3帧生成也提升了142%。可见,DLSS 4对于RTX 5070 Ti来说确实是效果出众的专属黑科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