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瞳科技近期发布的2024财年年报揭示了公司正面临营收与净利润双重下滑的困境。数据显示,该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下降23.34%;净亏损达到2.55亿元,同比扩大92.75%。这一结果与此前一年形成鲜明对比,2023年鹰瞳科技营收虽有2.04亿元,同比增长79.46%,但净利润依然为负,亏损1.33亿元。 鹰瞳科技,作为曾经的“医疗AI第一股”,其创始人张大磊曾表达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普惠医疗的愿景。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鹰瞳科技连续六年陷入亏损,累计亏损额高达8.78亿元。张大磊在公司初创时的言论仿佛还在耳畔,但如今鹰瞳科技显然需要重新审视其发展战略。 从财务数据中不难发现,鹰瞳科技在研发支出上的缩减与行政支出的增加形成了鲜明对比。2024年,公司的研发开支降至1.017亿元,同比减少8.9%;而行政开支则上涨至1.116亿元,同比增加12.7%。这种支出结构的变化对于一个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不利的信号。 作为技术型企业,鹰瞳科技拥有深度学习算法核心技术,并在视网膜技术方面拥有全球领先的专利。然而,技术研发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回报周期。鹰瞳科技在亏损已成常态的情况下,若不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无疑会削弱其市场竞争力。毕竟,对于科创型企业而言,业务更新离不开研发,持续的技术创新才是其发展的核心动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鹰瞳科技也在寻求突破。今年2月,公司宣布自主研发的万语医疗大模型完成升级,并接入了Deepseek R1模型。这一升级依托鹰瞳Airdoc在医疗垂直领域长达10年的知识沉淀,实现了临床诊断效率和准确率的提升,以及更专业的报告解读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体验。然而,Deepseek作为开源模型,也为鹰瞳科技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 在“AI+医疗”赛道竞争逐渐白热化的背景下,鹰瞳科技也在探索新的增长点。近视防控领域成为其机遇之一。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中国近视人数已高达7亿,且呈现持续增长趋势。鹰瞳科技在近视防控AI产品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使用次数和服务用户数量均实现大幅增长。然而,近视赛道竞争同样激烈,鹰瞳科技需要在新品推广中倾注更多资源以打开市场。 除了近视防控领域,海外市场也成为鹰瞳科技的新发力点。海外市场对AI+医疗的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欧洲地区医疗资源紧张,为鹰瞳科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鹰瞳科技已获得欧盟医疗器械法规(CEMDR)的认证,能够进入欧洲医疗市场。然而,公司在海外市场的份额尚不突出,需要进一步拓展。 在探索新增长点的同时,鹰瞳科技也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运营效率。数据显示,公司存货周转天数逐年上升,意味着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加强库存管理、销售能力和管理能力。公司在研发与行政支出上的不平衡也需要引起警惕,避免过度削减研发开支而影响长期发展。 面对连年的亏损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鹰瞳科技需要正视自身的优缺点,立足技术核心,找到更多的增长曲线。只有在持续创新和管理优化的双重推动下,鹰瞳科技才能重回AI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