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关村商情网 首页 IT业界 科技资讯 查看内容

核心三电全自研!中国第一家卡车新势力交卷:年交付8000台

2025-5-16 14:59| 发布者: CZN| 查看: 20| 评论: 0|原作者: 快科技|来自: mydrivers.com

中国 第一家卡车新势力DeepWay,交卷了。,造车4年,量产交付新能源重卡一款,星辰一代:,,2024全年交付超过3000台,2025年这个数字预估8000台,全球卡车新势力No.1。,自研电动重卡核心三电一套:高密度电池包、高压碳化硅电控,与单电机四挡电驱桥,参考乘用车赛道比亚迪贯彻至今的理念。,以及又迭代了第二代新能源重卡,二代星辰和星途:,,其中长头卡车主要卖海外,据说3个月就订出去800多台。,创始人CEO 万钧告诉智能车参考:,不方便透露什么时候跑通商业模式(即经营现金流为正),但可以肯定不会再以“年”为单位计算了。,靠着中国货运物流行业的运费“油电差”,和司机群体大龄化,以及国内充电设施快速完善,最早开始造车的DeepWay在 纯电重卡赛道一鸣惊人,交付量、智能技术储备远超友商,整个管理层在2025年Q1是满面春风的状态。,但2021年刚刚起步时,DeepWay曾告诉智能车参考:,“造车是被迫的,为了给自动驾驶技术找一个落地平台”。,所以4年之后DeepWay全程谈三电谈造车,新产品也只有L2功能时,我们把这个尖锐的问题抛给了管理层:,DeepWay还是一家自动驾驶公司吗?,卡车新势力No.1实力曝光:年交付8000台,梳理回顾自动驾驶行业各个细分赛道玩家,创业阶段的BP或者发布会PPT,延期或打折兑现的是大多数,改弦更张绝口不提的也不少,而真正实打实兑现的,是极少数。,DeepWay深向,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按期超额兑现。,,2021年CTO 田山给我们的预估是:,公司2023年市场投放1000辆,后续依次3000,6000辆每年,2026年以后,预计DeepWay年销量能过10000,此时公司就已经有了正向现金流。,实际完成情况是这样:,2024年DeepWay交付新能源重卡超过3000辆,坐稳新能源重卡行业前十(牵引车头)。,,传统重卡玩家深耕多年,在司机固有口碑认知、销售渠道上有天然优势,所以转向电动化初期就有巨大销量。,而在卡车新势力这条赛道,DeepWay是毫无争议的断层式领先。,更值得关注的是加速度。2025年Q1,DeepWay交付已经追平去年全年,官方还透露,最新的二代纯电重卡刚刚过去的两周内,就卖出了1400台。,,2025年,DeepWay预计能实现8000台交付,超出当年的“Flag”30%多。,一方面是国内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客观因素,2024年8月份开始,重卡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已连续8个月超过15%。今年3月国内新能源重卡市场销售1.5万辆,在重卡市场终端销量的占比超过20%。,另一方面是DeepWay本身产品正在快速展现价值。,电的层面,纯电重卡平均百公里电耗约150度,按工业电价计算,每公里电费约1.2元。部分短途场景可降至1元/公里以下。燃油重卡?百公里油耗约35升柴油,按当前油价计算,每公里油费约2.8元。,运营层面,国内大部分电动卡车的满期赔付率达到84%。也就是说保险公司100块钱的保费要赔出去84块钱,加上运营成本和给出去的保险返利,其实是赔钱的。,,但是DeepWay的满期赔付率是43%,所有的保险公司投DeepWay的车都是赚钱的。,这就归功于DeepWay的智能化技术储备了,其自动驾驶技术基因来自百度自动驾驶的商用车团队,也是当年唯一一家获得Apollo“代码级”白盒权限的自动驾驶公司。,最后是车辆本身层面,官方透露DeepWay运费平均水平大概是3毛钱/车/公里,所以如果一台车每个月行驶1万公里的话,就意味着这台车 仅仅因为减重多拉了1.2吨,每年就可以多挣4.3万块钱。对于个体司机和车队来说,十分可观。,智能重卡赛道,降本通常集中在减人、省油、油电运费差几个环节,通过“减重”降本,是什么意思?,卡车三电全自研,很厉害吗?,这其实是DeepWay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这次格外强调的重点。,减重的核心,在于DeepWay卡车核心三电系统的全自研,包括电池电驱电控。,电池层面,DeepWay自研 混元电池,直接和重卡底盘大梁集成在一起,将传统重卡上6到7个标准箱划繁为简,集成打造为一体式Pack。,,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CTB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在卡车上复现。,一体式Pack刚度超高,可以做大量的轻量化设计,减重约300公斤。同时一体式Pack将传统电池包零部件的数量下降了一半,故障率断崖式下降。,另外保温性能提升了38.6%,零下30℃的极寒环境下,电池续航损失依旧低于10%。,充电层面,目前DeepWay产品已经是1.2C超充,今年会上 2C超充,而重卡电池包通常500度起,2C就意味着 兆瓦闪充。,,DeepWay向我们解释, 换电路线不是没考虑过,而是实际考察时发现,重卡换电站不排队的情况下,一辆车10分钟就能搞定。一旦排起队,至少30分钟起的等待时间,而卡车排队又是常态。,高压闪充在相同或更短时间内已经可以满电出发了。,目前,DeepWay已经和华为达成协议,接入华为正在建设中的超充网络。,史上最严苛的电池新国标,混元电池都超额过线。比如快充循环12小时后(国标要求2小时)外短路测试,无起火、无爆炸。泡水24小时电池外壳无破损,无起火、无爆炸等等。,电驱桥技术方面,DeepWay自研了集成高压碳化硅电控与机械取力器的单电机四挡电驱桥,优势集中在3点:,一是精准智驾。其实就是类似比亚迪的易三方、易四方技术,本质是分布式驱动。DeepWay自研电驱桥是单桥双电机,实现驱动备份冗余的同时,可精准控制每个轮子的转速和驱动扭力。,,与深向自研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协同,构建了从感知到决策到执行体系,配合智能控制算法,可降低车辆在过度转向或转向不足时甩尾,在冰雪丝滑路面驱动轮打滑,驱动轮抱死,在高速紧急避让时侧翻的风险,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和通过性,降低了事故的概率。,二是动力优势。传统重卡在长上坡的时候如果换挡会有1到2秒的动力中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溜坡,很危险。,电驱桥可实现双电机分布交替换档,当一个电机换档的同时,另一个电机可以短时承担全部的动力,实现换档动力不中断,不会出现溜坡。,三是超强承载,安全可靠,DeepWay电驱桥无论是4X2还是6X4产品,单桥设计承载标准都大于行业普遍。,当然还有能耗优势,DeepWay重卡百公里能耗在120度左右,远低于行业普遍的150度水平。,,最后是电控。DeepWay自研智能域控制器主要有FBCM底盘域控制器和CBCM座舱域控制器。可以OTA升级,原来每个控制器各自为政,现在是中央集权,一键更新、全局更新,省时又省力。,同样带来的好处还有,整车的线束长度从2100米下降到1700多米。整车线束重量下降了30%,故障率下降了15%,算力利用率从40%提升到80%,网络通道数量由8个减少到4个,网络节点数量由40个下降到30个,这样网络延迟从原来的几十毫秒做到1毫秒以内,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举一个例子,比如一台车以时速100公里的车速在行驶,每秒钟行驶27.7米,人眨眼一次的时间是0.3秒,也就意味着人眨一次眼,车已经行驶了10米的距离。由于自研域控以后,将网络延迟做到1毫秒以内,也就为智驾系统,从感知到决策、执行节省了10米的安全距离。,,总结一下,DeepWay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自研三电,CEO万钧这么解释:,三电在重卡成本当中达到了60%以上,要想控制整车成本,三电必须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面。,如果三电不自研,就得在不同供应商之间做协调,非常困难,整车能耗降不下来。,三电占了整车重量的40%到50%,自研能更好减重,而减重带来能耗进一步降低和单车运力提升。,自研三电的每一条理由,都指向物流货运行业终极痛点:成本。也让DeepWay的电动重卡在“油电差”之外,有了比别人更大的降本空间,也就是更强的客户竞争力。,卡车版兆瓦闪充、CTB电池底盘一体化、分布式轮边电机驱动….有点“卡车圈比亚迪”的意思了。,DeepWay还是一家自动驾驶公司吗?,DeepWay最新一代重卡上,标配的是L2辅助驾驶系统。官方强调的也不是“无人”、“减人”、“去人”,而是 安全:,截至目前为止,天玑·随行系统累计测试行驶超过160万公里,没有发生一起事故。对比行业统计数据的百万公里10起事故,是一个巨大的提升。,天玑·随行系统目前主要依赖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实现了前向以及侧向的安全功能,包括安全类的预警,也包括安全控制功能。,,更安全,带来货物运损降低、事故损失降低、保险费用降低。官方数据是使典型客户的事故率下降78%,司机疲劳度降低30-60%,每辆车年盈利增长1.9万元。,另外DeepWay还自研了整个车队管理系统,利用AI自动汇总分析每天车队运营情况,给出针对性降本增效建议,颗粒度能细化到提醒规范个体司机的驾驶习惯。,这与当下L4赛道火热,Robotaxi、Robotruck都在大谈无人化落地相比,显得很保守。和DeepWay2021年登场时的宣言相比,也更加低调务实。,,所以,当年唯一拥有百度Apollo代码级权限的DeepWay,到底还是不是一家自动驾驶公司?初心还在吗?,CEO万钧这么回答:,无人驾驶一定会到来,这是一个非常确定的事情,只是现在需要更有耐心,要投入更多。,过去一段时间DeepWay更加现实,有诗和远方,但也看到“眼前的苟且”,“为了五斗米折腰”。车本身这件事情上要做很多的文章,但目的还是为了要做成完全无人驾驶这件事情。,CTO田山则从技术角度给出了解释:,既然要通过造车去实现自动驾驶,就首先要把车造好,这是逻辑上的必然前提。而且只有把车卖出去,才能够支持自动驾驶研发,现在卖车强调油电差,强调自研三电成本更低就是这个目的。,技术层面, 今年如果交付8千辆,都带L2的辅助驾驶能力,意味着收集数据的能力就会有一个质的变化。有了这个基础之后,自动驾驶发展才可能发展得更好。,所以DeepWay其实并不是不提自动驾驶了,而是认为商用车做自动驾驶一定是以可商业化为前提,每个阶段的产品,都要帮助用户获得价值。,综合现阶段技术、法规、基础设施,这样的产品就是新能源重卡,主打油电差和自研架构带来成本降低, “讲再多花里胡哨没有用,用户不会买单”。,造一辆新能源重卡并卖出去,是“活下来”的第一个阶段,紧随而来的第二个阶段,DeepWay的判断是 有条件的L4。,,田山认为,L4早已比人更安全,落地的核心要害反而是“恢复运营”问题:,L4在最极端情况下,会直接刹车保证安全,但之后怎么办?这是行业很多人忽略的事情。,当下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 编队,这也是DeepWay技术含金量高的地方。,针对高频运输场景打造,整个编队头车有人,后续跟4辆无人卡车。且为后车单独开发了 天玑·独行L4级自动驾驶系统,背后是DeepWay自研的大模型、端到端系统。,,大部分情况下后车执行跟随前车的策略,但头车没有后车操作权限,后车实时的路线决策、避让绕行等等全部自行决策。,头车司机的作用,就是在装卸货、路遇检查这样的场景中辅助处理,而整个车队的人工成本至少降低80%。,这样的模式也是当前自动驾驶卡车赛道公认的落地捷径,几乎所有玩家都在跟进。,DeepWay向我们透露,目前技术已经完全就绪, L4编队运营已经在和国内西南某新一线城市密切接触,年内就有可能落地。,自动驾驶卡车赛道本身已有10年历史,先后经历过几个阶段。,,早期在成品车上加装自动驾驶硬件,属于后装L2,更多是To VC的展示项目,人工、车辆、燃油各个环节几乎不能实现降本,叠加自动驾驶套件还会让成本上升。,很多玩家在这个阶段名噪一时,但最终没走出来,比如图森未来。,从2020年开始,行业领先玩家开始进入前装L2阶段,即与车企合作,在生产线上按车规装配自动驾驶套件。量产成本得以控制。,在此之上还有更进一步的玩家,比如在高速封闭场景内实现类似乘用车NOA的功能。,这是目前大部分自动驾驶卡车的状态:技术等法规,以及尝试跟进L4编队寻求突破。,但无一例外离自我造血都差得远。,,只有DeepWay一家,智能卡车的造车模式,几近跑通。,且三电扎根极深,带来了难以复制的优势。,后续自动驾驶攀登珠峰,DeepWay很有可能不用再跟死神赛跑,比其他选手更从容,粮草更充足。,L4这条赛道洗牌至今,算法没有不过关的,工程没有落不了地的,场景更是不会稀缺。,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所有玩家都瞄准伟大愿景冲刺,但同时又能兼顾商业走得最扎实的,现在看还是DeepWay。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