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关村商情网 首页 要闻热讯 财经证券 查看内容

中国白天激光“击中”月球:地月测距新突破!

2025-5-3 12:11| 发布者: CZN| 查看: 23| 评论: 0|原作者: 小熊科技|来自: ITBEAR

深空探测领域迎来了一项前所未有的技术突破:中国科学家成功在烈日当空的白天,向位于80778英里(约13万公里)外的太空发射了精确激光,并从绕月飞行的卫星上接收到了反射信号,精准测量了距离。这一壮举标志着全球首次在强烈阳光下完成的地月激光测距实验。

此次实验由深空探测实验室(DSEL)主导,于4月26日至27日进行,借助的是去年3月发射的“天都一号”卫星。该卫星是构建地月通信与导航网络的重要一环,与其他两颗航天器共同为这一宏伟目标奠定基础。

卫星激光测距技术,被誉为精确定位轨道的“黄金标准”。地面站发射出纳秒级的激光脉冲,这些脉冲被航天器上的反射器精准反射回来,从而计算出精确到厘米级别的距离。尽管这项技术对于近地卫星而言已是常规操作,但在白天进行地月激光测距却面临巨大挑战,因为耀眼的太阳背景噪音严重干扰了信号的接收,以往只能在夜间进行。

DSEL此次的成功,不仅“突破了技术的极限”,更为未来深空任务的跟踪与定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据实验室透露,他们在“天都一号”卫星飞至月球三分之一距离时,就已经成功捕获到了清晰的数据。这一成就的意义,就如同从6.2英里(约10公里)外击中一根头发般精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DSEL将这一挑战形象地比喻为“在远距离下瞄准并跟踪一个亚毫米级别的目标,这本质上就像击中一根头发一样困难”。而此次在白天达到如此高的精度,意味着中国可以在“天都一号”卫星经过视野范围内的任何时刻收集轨道数据,从而大幅增加可用测量数据的数量,并显著提升长基线定位的精度。

这一技术的突破,将为计划中的鹊桥星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鹊桥星座是一个中继和导航网络,旨在为中国的月球着陆器、月球车以及未来的宇航员提供连续通信、高精度定时和自主导航服务。这将为中国建设永久月球立足点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顾过去,去年“天都一号”与“天宫二号”以及更大的“鹊桥二号”中继卫星共同飞行,测试了星座的骨干网络。它们拍摄了月球表面的详细图像,并验证了交叉链接通信的可行性。中国的登月计划雄心勃勃,载人着陆的目标已定为“2030年前”,并将与俄罗斯合作,最早于2035年开始建设国际月球研究站——一个位于月球南极的永久基地。

在激光测距技术取得突破之前,2024年发射的嫦娥六号已于5月3日从月球背面成功带回了首批土壤样本,这是地球与月球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太阳盲法跟踪不再是障碍,DSEL计划将白天的激光试验扩展到更远的距离和更高的重复率,最终将这项技术整合到常规的深空操作中。

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创新并未止步。面对未来近地轨道可能容纳的约10万颗卫星,中国正积极推动空间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以协调发射活动并防止卫星碰撞。同时,在计划于2028年发射的嫦娥八号任务中,中国和俄罗斯正在评估小型核反应堆等替代能源,为国际月球研究站提供持久稳定的能源供应。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